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郭彦英 通讯员 李榕
夏日的清水大地,生机盎然。小麦良繁田里,金黄麦浪随风起伏;木耳基地中,菌棒在林下排列成阵;草莓大棚里,颗颗红果挂满枝头;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伴着鼓点跳起秧歌,移风易俗的宣传画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内,白墙黛瓦的新居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
如今,清水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2025年上半年,清水县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为产业脉络,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升级、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农”答卷。
精准施策织密民生保障防护网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线,“一键申报”系统成为精准识别的“智能眼睛”。贾川乡村民王建军通过手机APP提交申请后,不到48小时就被纳入监测对象并获得养殖补贴?!跋衷谡呦煊λ俣忍炝?,我家3头牛犊的饲料钱有着落了?!蓖踅ň母刑?,折射出全县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的高效运行。
粮食丰收。(资料图)
上半年,全县新识别监测对象51户258人,其中通过“一键申报”纳入监测对象37户153人,消除风险216户993人,风险消除率达84.69%,户均落实帮扶措施5项以上,较好做到了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到户帮扶力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筑牢根基端稳端牢“清水饭碗”
盛夏时节,清水县小麦收割工作全面收官,全县以“种、储、加、销”全链条发力,将科技赋能融入传统农业,推动小麦从“丰收在田”向“增值增效”跨越,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筑牢根基。
在“种”的环节,清水县积极争创全国小麦制种大县,通过与甘肃省农科院合作建成试验站,培育“兰天”系列小麦品种60余个,全国推广超1.2亿亩。今年推行“五良融合”,建成10万亩良繁基地,25.93万亩夏粮丰收,主导品种兰天26号在干旱背景下亩产达350公斤,创寒旱区高产水平。
仓储环节,金集镇连珠村建成烘干仓储项目,250平方米仓储用房与烘干系统配套,年加工量300万斤,每日烘干24万斤,解决农户晾晒难、霉变愁,让粮食“储得安”。
加工与销售环节亮点纷呈。土门镇构建“粮油种植+加工+订单销售”模式,以“保底收购+溢价激励”绑定农户,3条生产线日加工面粉10多吨、油料1.2吨、杂粮2.2吨。注册“陇祥盛”商标,主打“纯天然无添加”,通过商超、电商和短视频营销,产品热销多地,实现从“初级加工”到“精品智造”升级,更创新代储代磨服务,盘活零散余粮。
清水县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良种繁育到仓储保障,从精深加工到市场拓展,清水县小麦全产业链加速成形,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绘就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
特色产业集群迸发强劲活力
清水县紧盯建设“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按照“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产业布局,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四大行动,着力做大做强食用菌和小麦育种,巩固提升干鲜果和中药材,稳步发展汉麻、小杂粮和草畜一体。
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正以“多点开花”的态势蓬勃发展。白沙镇赵沟村食用菌产业园的大棚里,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菌香,水珠顺着木耳的褶皱滚落;白驼镇林下木耳种植基地的林地间,茂密树冠形成天然绿伞,黑木耳如黑蝶振翅般舒展;山门镇地摆木耳种植点的田埂边,地摆菌棒沿着地形铺成黑色的波浪;农户庭院中,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的庭院木耳,成为增收新亮点。
食用菌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规模达2000万棒,“清水木耳”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海外,冷链物流和电商直播让小木耳成为“国际货”。
家庭农场成为产业升级的“生力军”。永清镇杜沟村的兄弟兴旺家庭农场内,34座大棚里,茼蒿、油麦菜等火锅菜正通过循环微喷技术快速生长?!拔颐遣捎寐肿髂J?,一年种植6茬,年收入达80万元,还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迸┏≈髡藕毂樯埽饫锏氖卟酥惫┨焖槔碧淌巢墓┯χ行?,形成“基地+加工+销售”的闭环。全县1723个家庭农场如星星之火,在粮食、蔬菜、养殖等领域点亮致富希望。
郭川镇、金集镇聚焦低质低效果园改造、防雹网建设、智慧产业园打造及产业链延伸,果园管理精细化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红堡镇“红宝草莓”品牌叫响市场,300余亩草莓采摘园吸引游客络绎不绝;陇东镇建成30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4900亩,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成熟运作模式,群众自主发展产业意愿高涨。
上半年,全县完成低质低效果园改造4000亩;种植食用菌2000万棒、中药材7.31万亩、汉麻3.3万亩、饲草玉米4万亩,畜禽出栏量达39.86万头(只);加力推动农产品保险扩面提标,开办农业保险品种35个,落实早春开花类作物保险5.1万亩、种植业保险13.97万亩、养殖业保险2.63万头(只),共计理赔24.64万元,搭建防雹网407亩。持续深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申报绿色食品3个、甘味农产品2个,“清水黑木耳”“清水汉麻”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清水半夏”入选2024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百强榜。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投资3亿元的众兴菌业年产6吨冬虫夏草仿生培育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投资8000万元的汉麻脱胶梳理加工项目启动建设,特色产业规?;?、组织化、集群化发展成效明显。
和美画卷在山水间徐徐舒展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群众“搬”出好日子?;泼耪蛐『由缜陌仓玫隳冢浊谨焱叩男戮诱肱帕?,社区超市、文化广场一应俱全?!罢饫锢肽径笈镏挥?00米,我每天务工能挣100元,孩子上学也方便?!卑崆ɑ尉樟成涎笠缱判θ?。全镇106户搬迁群众不仅住上新房,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稳定增收。
路域环境整治让乡村颜值飙升。草川铺镇草川村中心村,新铺设的柏油路面泛着乌亮光泽,两旁新栽的行道树与花卉景观带一路延伸?!安荽ù逯行拇逭喂ぷ髟?5天内完成了14500平方米柏油主干道翻新、打造花卉景观带1公里、硬化人行道1000平方米、拆除各类违规建筑5处、铺设排水管网、网线管网2公里、整理飞线900米、栽植行道树160株、栽植竹子及冬青等苗木2.6万株等工作,实现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辈荽ㄆ陶虿荽ù宓持Р渴榧?、村委会主任郭恒录介绍。
产业兴旺。(资料图)
在红堡镇周家村,青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新建成的柿子观光园内,游客们正体验采摘乐趣。通过打造“产业+文旅+治理”模式,叫响“周末大家来周家”品牌。永清、白沙、秦亭、草川铺等乡镇将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为群众增收探索了新路子。
上半年,清水县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立足乡村实际、体现村庄特色、尊重农民意愿,以6条乡村建设示范片带和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31个乡村建设项目。采取补齐基础短板“托盘子”、培优特色产业“厚底子”、整治村庄环境“靓面子”、深化融合治理“强里子”的方式,务实建设10个和美乡村,以点带面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村村万树·绿满清水”行动,扎实开展中心村整治,坚持基础为先补短板,全民参与促提升,有效解决了短板突出、面貌差的问题;分级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06户、农房抗震改造13户,完成乡村绿化3.1万平方米,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升。
文明新风涵养乡村精气神
在贾川乡梅江村的“村民说事室”里,一场矛盾调解会正在进行?!?2345”工作法让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问题在“家门口”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松树镇创新推行“四个十”工作法,通过党员联户、积分管理,将基层治理从“被动维稳”转向“主动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移风易俗吹来文明清风。金集镇推行村规民约“红九条”,将彩礼上限定为6万元;红堡镇实行婚事“1+5”、白事“三统一”制度,通过积分奖励引导厚养薄葬。“现在彩礼降了,酒席简了,一年能省好几万元?!苯鸺虼迕裾判∠妓怠?/p>
上半年,清水县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和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主题活动,先后排查调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流转、欠资欠薪等方面矛盾纠纷2794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激化。持续加大“清水民声”的宣传推广力度,征集意见16条,解决合理诉求33件,群众满意度达100%。扎实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治理方案和倡导性标准,引导各乡镇创新推出宣传作品38条,选树美丽庭院示范村18个、示范户180户,持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半年来,清水县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从“藏粮于地”的万亩良田到“藏富于民”的特色产业,从“和美乡村”的宜居画卷到“三治融合”的治理新篇,这片土地正以坚实步伐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展望未来,清水县将继续深耕沃土、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绚烂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