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郭雷 文/图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广大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空间,更是共青团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新场景、主阵地。
自团中央“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平凉团市委积极对接资源、创新模式,聚焦“四类重点青少年”,探索建立“团组织牵头抓总+社会组织实施+社区配合”三方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5个县(市、区)已实施“伙伴领航站”和“团团活力圈”项目5个,累计开展服务411场次,服务青少年6407人次,将社区打造成青少年“想来、爱来、常来”的青春团聚地。
孩子们做游戏。
特色活动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时间追溯到今年春节期间,崆峒区新民北路社区的小广场上,一群穿着“团团活力圈”蓝色马甲的孩子正围着舞狮道具跃跃欲试。少年小刚(化名)起初攥着衣角站在外围,但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他鼓起勇气接过狮头,与小伙伴们笑作一团。随后的元宵煮汤圆、月饼制作等传统文化活动,小刚都积极参与。
新民北路社区是一个回汉融合、城乡结合的典型社区。该小区项目负责人介绍,活动设计注重将传统文化体验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找到共鸣。
在平凉市多个社区中实施“伙伴计划”项目,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对社区重点青少年群体定期开展发展状况及需求调研,通过“思想引领”“爱心托管”“兴趣培养”等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被动邀请变为主动参与。
家长为社区送来锦旗。
倾心服务 为困难青少年点亮希望之光
华亭市凤仪社区的12岁双胞胎女孩大李和小李(化名)因家庭变故,性格敏感自卑。青年社工崔雅琪在走访中了解到她们的情况后,主动带她们参加“伙伴计划”节假日托管班,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游戏。渐渐地,姐妹俩从沉默寡言变得开朗自信,甚至担任活动主持人。
“在‘伙伴计划’实施中我希望成为一束光,照亮她们前行的路?!贝扪喷魉?。
“大李和小李”的案例只是平凉市“伙伴计划”项目实施中的一个缩影。
为了发挥项目最大效应,平凉市团委将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和乡村振兴重点社区作为项目实施地,对低收入家庭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等“四类重点青少年”进行全面摸排,并采取“个性化辅导+多元化服务”的方式,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多元化服务,实现重点服务对象作业有辅导、兴趣有拓展、心理有疏导、情感有交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实践参与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在“3·5”学雷锋纪念日前后,“伙伴计划”项目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有的孩子化身“环保小卫士”,清理小区垃圾;有的走进孤寡老人家中,陪伴老人做手工;还有的担任“小小宣传员”,向居民普及防诈骗知识……
平凉市各承接项目社会组织充分贴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公开课、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
同时,该市聚焦“儿童视角”下的自我发展和社区发展,以促进青少年社区融入为目标,探索打造了“文明小卫士”“小小宣传员”“青春助老”等青少年助力社区治理特色品牌,让他们在参与社区建设中收获了成长。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了全方位关爱,还通过青少年们搭建了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拉近了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关系,成为了社区治理的一个有效抓手。”静宁县崇文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李俊阁说。
庄浪县幸福社区特色活动。
持续发展 让“伙伴”常驻社区
庄浪县幸福社区“伙伴领航站”是2023年实施的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虽已结束公益金支持周期,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平凉市青联委员、青年志愿者仍会走进社区,利用“爱心物料”开展思想引领、自护教育等活动,让“伙伴计划”品牌常驻社区。
为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平凉市、县两级团委通过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等平台,吸引优秀青年参与;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为主阵地,拓展消防、司法等资源;链接乐高集团“乐乐箱”、同心慈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为项目注入持久动力。
平凉“伙伴计划”通过特色活动、精准服务和实践参与,不仅为青少年成长赋能,也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